方文山代表歌词作品:

娘子-歌词 反方向的钟-歌词 爱在西元前歌词 龙拳歌词 东风破歌词 七里香歌词 园游会歌词 止战之殇歌词 夜曲歌词 发如雪歌词 一路向北歌词

正文

在听周杰伦的时候,有时候会挺在意歌词与其选题,编曲的“合奏”的,思考着这些写词大师是如何没有直抒胸臆,写什么大白话之类,而是通过意象,氛围,来引导听众的注意,情绪,带领听众在鬼才们的编曲圣殿中去捕捉场景、画面、情感。

主要还是学习一下是如何写词这种具有约束性的表达方式(韵脚限制)来表达感情的,我自己词藻匮乏,无论书面还是口头表达都急需扩充

娘子 - 多用意象来描绘场景

在听《娘子》的时候,第一句歌词就已经非常有画面感了:娘子 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。娘子在现代中国口头用语甚至书面都不常用,一旦使用,有种穿越古代,民国时期称呼妻子的说法,加上杨柳这一植物与意象,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古时江南人家,家中娘子静等丈夫的画面

后面一段在客栈呼唤店小二点菜的情景也十分生动:一壶好酒,一碗热粥,银两够不够,后又以景抒情:漫天黄沙,景色如秋,马儿有些瘦,江湖恩怨多,让人心伤透。引入听众无限遐想:郎君骑马离乡,背着漫天黄沙,看透世事江湖,心伤透,想念家乡的娘子与爹娘。

但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,娘子还在江南等我,泪不休,语沉默,实在亏欠他们。

这些画面感的描绘,有非常大的功劳是与这些意象相关的词语:娘子、杨柳、好酒、店小二、客栈、黄沙、客栈、江湖、江南。因此,想要描绘画面感,不必花里胡哨,只需选对正确的意象词,无需多语,看众自能神游,我需要通过多多写作,在实践中积累这些词汇

反方向的钟 - 不用“像/似”也能运用比喻

细看里面词的时候,对里面的一些比喻的用法感到十分惊喜:如何在不用一个“像/似”这样传统的比喻标志性词语来使用比喻来强调情感。

  • 伤口被拆封:我的伤口就像用蜡封仅仅密封的信件一样,不愿打开不愿提醒,却被你无情拆封,拆封这一动词一般都是用于解封某一封闭物的,像是信件,盒子之类,伤口被拆封倒是不太常见,我这里认为是比喻
  • 泪被纵容:纵容,这动词一般的对象都是指的人类,喻泪于人,将泪之纵容,可见程度之深
  • 脸上汹涌,失控:像是汹涌一般都是形容洪水,河流,但在这里写的是脸上,而不是直接写的“泪水汹涌”,尽管这里汹涌形容的是泪水,但脸上汹涌这种表达需要我们进行联想:脸上为何汹涌?定是哭得不成样子,泪水像是洪水般汹涌之下。这样拐个弯的表达,不仅没有曲解形容的功能,还能激发读者联想画面,实在是一石二鸟!

从这些“伪比喻”当中,发现这种规律:方文山把那些经常使用的,针对某个具体事物的形容词或者动词,大胆地挪用到毫不相关的事物上,迫使读者进行联想,从而在不用“像/似”的情况下,完成了“Y 具有 X 的某些特质”的隐性比喻。

这种技法之所以高明,因为他直接绕过了直接的比喻句式,让形容和动作直接“嫁接”到不属于他们的宾语上,其核心价值在于:激发联想,增强力度,避免俗套,在语文中被称之为移就

在其他歌曲中相似的手法:

  • 一盏离愁 - 东风破
  • 岁月在墙上剥落 - 东风破
  •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- 东风破
  •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- 东风破
  • 回忆思念瘦 - 东风破
  •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- 七里香
  • 刺刀的光被仇恨所擦亮 - 止战之殇
  • 我举杯饮尽了风雪 - 发如雪
  • 我只取一瓢爱了解 - 发如雪
  • 邀明月让回忆皎洁 -发如雪
  • 你的崩溃在窗外零碎 - 一路向北
  • 细数惭愧 - 一路向北

等等还有很多,我发现像是写很多中国风、器乐内敛一些的情歌时方文山会大量运用这种手法,在一些情绪强烈的歌中倒是会较少用到,不知是不是在使用手法上他会考量到整首歌的情绪,如果情绪强烈,像是直白一点的场景描绘会更契合一些;情绪内敛,回味之时读者会有注意力到歌词上,进而深入移就的含义,况且这样拐弯式的表达确然更能烘托“中国风”之类的东方内敛韵味

指的一提的是,我把这段有关移就在方文山歌词方面的运用这个段落,加上搞懂一个观点prompt与Gemini 2.5pro进行对话的时候,这个大模型与prompt所产生的这个对话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:移就 - 与Gemini2.5pro的对话,里面的组合与用词是如此的精确与形象,文章段落结构清晰明了,由浅入深,看完大呼过瘾,像是在神经链路激活了新的图层般的快感,感叹于这个prompt的强大与大模型对中文词汇的把握精度,像是虫镜手术刀般准确